从3月初 ,中央频繁提及“加快5G网络 、数据中心 、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随着“新基建”政策不断落地 ,各地吹响新基建开工“集结号” 。
进入4月份以来 ,重庆、贵州 、湖南等地纷纷集中开工一批新基建项目 。安徽 、广东 、浙江 、山东等地新基建项目库或投资计划也相继出炉 ,5G 、大数据中心 、人工智能等领域成为投资重点 。
4月3日 ,重庆市2020年首轮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集中开工 。此次集中开工的项目共28个 ,新基建重大项目占比达八成 ,涵盖5G网络、数据中心 、人工智能等领域 ,总投资815亿元 。
4月8日 ,湖南省长沙市106个新基建项目集中开工 ,涵盖5G建设、大数据 、人工智能 、工业物联网 、特高压 、新能源充电桩等领域,总投资近30亿元 。
安徽省日前下达2020年重点项目投资计划 ,今年重点项目投资计划安排项目6878个 ,年度计划投资1.3万亿元 。突出5G基建 、大数据中心 、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此外 ,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 ,还新增开工一批公共卫生类项目 。
人工智能显实力
“新基建”不同于“铁公基”传统思路 ,其本质是信息数字化的基础设施建设,用于支撑传统产业向网络化 、数字化 、智能化方向发展 。人工智能作为“新基建”七大版块中的重要一项,其技术地位逐渐显示其重要性 ,以此次“疫情防控”为例,人工智能可谓显神通 ,以智能服务机器人 、大数据分析系统和智能识别产品为例 ,计算机视觉、语音 、大数据等人工智能技术纷纷落地助力疫情防控 。
近日 ,新华网携手赛迪顾问发布的《2020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与投资趋势报告》认为 ,未来三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将稳步向前 ,人工智能的场景落地以及市场开拓将在各行各业中稳定展开 。预计到2022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超过千亿元 。
从“新基建”的角度看人工智能主要包含了硬件、AI能力多个层面的支持 。其中在硬件层面 ,AI芯片不仅涉及到边缘加速 、云端推理 、边缘计算 、端侧加速等 ,还包括相关的传感器 ,激光雷达 、毫米波雷达 、监控摄像机和红外芯片等 ;在通用AI能力中 ,计算机的视觉能力最为常见 ,如人脸人形识别检测 、检测车牌 ,在此基础上 ,还包含软硬件平台的服务 ,包括物联网云平台 、云端数据标注和云端训练平台 、边云协同平台等 。
接下来 ,新技术的应用将加速对产业的渗透和效率的提升。以互联网 、金融 、安防 、消费电子等领域为例 ,这些领域拥有较高的信息化水平和数据素材,在未来几年发展中 ,这些领域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落地探索过程中市场份额占比将会显著提升 ,并迎来新一轮行业升级和变革 。
智能安防应用落地早 拔头筹
虽然从“新基建”角度来看,提供人工智能技术的科技企业将是收益企业 ,但未来人工智能落地垂直行业 ,带给行业智能化变革将是核心内容,人工智能的生态主体也将逐渐变成人工智能技术的使用者 ,即各个垂直行业的传统企业 。
在当下 ,人工智能领域真正在商业中应用落地的技术主要是深度学习在图像及语音方面的识别分析 。由于借助机器视觉及深度学习能够迅速对视频进行结构化处理 、对人 、车、物进行快速识别比对 ,这也与目前安防对智能化的需求不谋而合 。
目前 ,安防已经进入了AI时代,不但激发潜在的安全需求 ,促进安防新技术 、新产品的开发,实现新的应用模式和市场。同时带来更多企业参与 。众多传统安防制造企业 ,通过借助AI赋能,实现传统安防产业智能化升级外 ;以拥有优异算法的AI创业企业 ,持续涌入安防领域 ,实现安防应用场景的不断落地 。并且可以发现人工智能在安防行业已不仅仅存在于计算机视觉领域 ,ISP 、传输 、存储、运维等单个环节 ,越来越多的企业推出集成AI技术的系列化、平台类产品 。
因此在新基建的背景下 ,人工智能将通过基础设施的完善,持续撬动整个安防行业 ,继续推进安防为生活 、企业生产和社会协作方式带来巨大的变化 ,也推动着智能安防从传统的“安全防范”向更多的应用领域迈进 。
太阳城游戏城专业生产全景摄像头 ,全景灯泡无线WIFI摄像头 ,大头家用WIFI智能监控摄像头